@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本栏目以对成为公共舆论焦点的热点事件分析为主,由985院校上岸姐妹撰写,从事件介绍,到可以使用到的相关理论内容、论述语句,全方位地为正在备考复试的24届与备考初试的25届赛博朋友们提供学习思路与相应的可记录语句,在保证应试的同时,也希望秃头所能够成为一位时代的观察者,成为加速社会时代下得以让过去的历史能够保存下来的记录者,用书写、用文字,阐发独立思考,让理想与观点入世,使其得以真正洞察现实生活。
*推文内容同步小红书更新,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账号鸭!来和秃头所在小红书见面吧!
后台回复「息流」
获得所有热点分析资源
逐字逐句
默默学习
@TuTouSuo™️
“以前我嗤之以鼻,现在我逐字学习”,说的就是山东人的高情商职场文学。如果同事借了自己的充电器没还,常规情况下直接要求归还,再加一句“不好意思”“谢谢”“是不是忘了”之类的修饰语,已经是很体面了。但是对于山东人职场文学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先说自己充电器有点接触不良,用起来不方便,再表示自己家里还有一个可以拿过来给同事用。 只要是没失忆,同事就一定会想起来自己还借了充电器没还,并顺势还回来。
这种化解尴尬情况的山东人高情商职场文学例子还有很多,有些人认为这样交流太心累,但也有些山东人表示这些话术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可以脱口而出,并不需要耗费太多心思。 自此,“山东人都是高情商”的刻板印象逐渐形成。 甚至还有很多网 友在不知道如何回复领导时,在社交平台上专门求助山东人。 与高情商的山东人相反,此类视频的评论区还会出现许多低情商职场人: 领导夹菜我转桌,领导敬酒我不喝。 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刻板印象中逐渐标签化的地域特征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人情世故层面上,山东人确实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在相关视频评论区,三分之一的外省人说自己懂不了一点,不想说也学不会说这些体面话,山东人则表示这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并顺带科普酒桌文化。但是也有许多山东人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山东人都懂人情世故”,这就让外省人一脸问号:“真的有山东人不会说这种话吗,这对你们来说不是手拿把掐手到擒来?”
因为许多人都宣扬山东人的高情商职场文学,加之原有的山东人对编制的执着,让许多网友认为只要是山东人就应该擅长高情商回复。但也正因如此,不会高情商回复的山东人变得压力大、不自在 。李普曼提出“刻板印象”这一概念,认为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人群简单化、标签化的认知。正如现在人们大多认为东北人都是e人、江浙沪独生女都备受宠爱一样,这些本就有的刻板印象在短视频的讨论中更加深化,逐渐形成了一种标签牢牢地贴在了一个地域之上。
二、科层制下的自嘲与反抗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科层制视为人类组织的合理形式。在科层制下,组织按照合理性原则来设计和分工,以便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其中官员们的职务等级是固定有序的体系,上级对下级有明确的命令和监督权,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在我国的公务人员体系中,也基本按照此类体系来运行。下级人员揣摩上级领导心意、精准识别话中有话、迎合领导喜好等事情是执着于编制的山东人从小训练而成的。“人情世故”一直以来是中国社会的基因,费孝通从中国乡土社会中发掘出来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转移到了现代职场当中。作为科层制体现得最明显的地方,山东体制内单位也就成了高情商人群的聚集地。
但是科层制总归是非人格化的,也总有人不那么高情商。在高度理性化、工具化的体制当中,“领导夹菜我转桌,领导敬酒我不喝”也成为了在高度森严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对领导力不从心的应对中小小的反抗与自嘲。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ꕤ⋆⸝⸝ spring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creat new world⸝⸝
「2024届大吉大利复试班 」
秃头所和赛博朋友
阿弥陀佛|成功上岸
「小破所打工人工作时间」
每日9:00-21:00在线
✧周末及节假日回复有延迟✧